人大代表呼吁诚信建设 |
|
|
|
个人诚信网讯 “是不是在骗我?”当遇到陌生人求助时,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。 “先试试看,然后再开展下一步的合作。”为了防范风险,这是当前很多企业奉行的投资原则。 诚信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但近年来,诚信缺失现象频频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。“微博炫富”让红十字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,“毒奶粉”“瘦肉精”等让老百姓以食为忧,矿难瞒报、瘦肉精影响了政府公信力,学历造假、论文抄袭践踏了学术氛围……一系列诚信缺失问题的发生使我们社会陷入诚信危机。 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,诚信问题也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,他们呼唤诚信美德重回中华大地。 为什么说谎? “我说了假话,你也没办法追究我的责任。”福建代表团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时说的一句话,道出了很多人不诚信的心理。 在全国人大代表、致公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严以新眼中,学校、科研院所这些本该是“净土”的地方,也出现了不讲诚信的现象。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,且不讲诚信可以获得更多利益时,一些人就可能放弃对诚信的坚守。 严以新认为,失信的成本与所得不成正比、信仰缺失、网络不良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,影响了社会的诚信体系。一如“崩塌”不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,诚信体系的重建,需要从教育、道德和法律等多个维度入手。 提高失信成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。推动诚信体系建设,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,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。 陈俊卿说,这体现了政府对诚信的重视,以及加大诚信建设力度的决心。 一个人讲诚信可以靠道德和觉悟,但是一个社会讲诚信必须要靠制度和法律。全国人大代表、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何慧星建议,通过立法提高失信者的违法成本,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治愈当前社会存在的诚信危机。 一些代表委员在谈及诚信体系建设时还认为,应逐步健全诚信法律法规体系,完善失信惩戒机制,加大惩罚力度。在借助法律手段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的基础上,还应通过经济惩罚和道德谴责等手段,提高失信成本。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一套信用管理体系,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认为,虽然我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,但还存在信息采集难和不准确等问题,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管理体系则基本没有建立。此外,部门间、地方间信用信息共享的机制尚不健全,共享渠道还未建立。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,通过顶层制度设计,加强统筹协调,破除部门、地方之间的信息保护,积极发挥联席会议等协调机构作用,加快制定和推广信用信息标准体系,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平台,实现不同部门、不同地方和不同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,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。 |